西安地鐵“問題電纜”事件啟示我們電線電纜燃燒測試不是兒戲
西安地鐵“問題電纜”事件啟示我們電線電纜燃燒測試不是兒戲
由陜西省依法對涉案違法生產企業8名犯罪嫌疑人執行捉捕,依法依紀問責處理相關地方職能部門122名責任人,包括廳級16人、處級58人。此外,對央企駐陜單位19名涉案人員立案偵查……在陜西省西安市地鐵3號線電纜爆出存在質量問題之后不到3個月,西安地鐵“問題電纜”事件近日迎來了國務院開出的嚴厲“罰單”。
根據中國政府網的消息,西安地鐵“問題電纜”事件曝光后,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開展了調查處理。經查,該事件是一起嚴重的企業制售偽劣產品違法案件,是有關單位和人員內外勾結、采購和使用偽劣產品的違法案件,也是相關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疏于監管、履職不力,部分黨員領導干部違反廉潔紀律、失職瀆職的違法違紀案件。為嚴肅法紀,維護公共利益,國務院日前決定依法依紀對西安地鐵“問題電纜”事件嚴厲問責,進一步強化全過程全鏈條監管,確保質量安全。
國務院的“罰單”出爐之后,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持續熱議,中國政府網的*發布的有關新聞有超過“10萬+”的閱讀量,超過7000名網友點贊。不少網友在留言中表示“追責有力度”“這次做對了,要表揚。對涉人身安全的事件,要用嚴刑峻法。”“進一步強化全過程全鏈條監管,確保質量安全”等。
“個案特例還是普遍現象?制度監督不可謂不嚴密,為什么如此輕易地就全面失守了?西安地鐵‘問題電纜’事件值得作為一個樣本進行深入研究。”正如法學院副院長薛軍所言,從3個月前西安地鐵3號線電纜被爆出存在質量問題,到如今國務院公布事件調查結果和處罰決定,西安地鐵“問題電纜”事件給公共質量安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“樣本”和“案例”,值得去深思和探討。
前事不忘,后事之師。業內人士和學者們在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,無論是電線電纜行業還是其他行業,無論是質量安全監管還是公共質量安全,都應當從西安地鐵“問題電纜”事件中吸取教訓,舉一反三,從而讓廣大民眾有更多的“質量獲得感”。